8日上午,紅海灣開發區召開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會,總結推廣各地各單位移風易俗經驗做法,對下一階段該區移風易俗工作進行再動員、再部署、再推進。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該區移風易俗示范村,通過聽取匯報和查看臺賬,進一步營造查、看、比、學的良好工作氛圍,全面推動移風易俗向縱深發展。
據悉,近段時間以來,紅海灣充分借鑒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廣泛發動群眾,依托自治機構,讓村民做到自己的事務自己管理、自己的行為自己約束;同時以村規民約為抓手,規范群眾行為;以道德紅黑榜為抓手,倡樹文明新風;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抓手,深化陣地建設;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,推動常態長效;以鄉賢力量為抓手,助力鄉村振興。
紅海灣田墘街道南聯村黨委書記 劉畢:以前白事就是要幾十張桌,現在最多不超過十張,送葬人員也搞了很少,改變了很多,份子錢也是比較少了,以前是有的一千,有的八百、五百,至少三百,現在好了,減輕了群眾的負擔,(平均)一百,最多不超過兩百元。
紅海灣遮浪街道桂林村黨總支部副書記 陳海洛:我們村神廟整治前后發生了重大改變,我們拆除神廟大概有7間,能夠空出1280平方米的位置來做我們的文體廣場,因為我們這邊老人居多,會給我們老人提供一些休閑娛樂的場所,給我們整體的村容村貌也是有一定的提升,所以我們現在村民也是個個都非常贊同的。
紅海灣東洲街道東四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陳顯攀:根據我們村的實際情況,開展紅榜黑榜、好人好事、歪風邪氣這種現象進行上榜,通過設立紅黑榜,把好人好事在村里面樹立比較正面的這種效果,帶動我們村民創建文明鄉村,在這一塊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來源:汕尾廣播電視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