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5日,中國工程院院士,著名制漿造紙工程專家陳克復回鄉參觀考察,融媒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陳克復院士,陳院士盛贊家鄉變化大,為海豐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。
陳克復個人簡歷
出生于海豐縣梅隴鎮
華南理工大學教授、中國工程院院士,著名制漿造紙工程專家。現任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委會主任,學科帶頭人。
長期從事輕工造紙技術與裝備的研究工作,所承擔的科技重點項目,極大地推動了造紙工業技術進步和綠色發展,為解決我國造紙工業的“污染和落后”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201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;
2002年、2010年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;
2004年、2009年分別被評為南粵杰出教師和全國模范教師;
2010年獲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。
Q
您覺得我們海豐近幾年的變化怎么樣?
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
我這些年經常回來,我感覺到我們海豐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從綠水青山到我們城里的規劃、城里的建設以及人的素質都讓我體會到發生了很大變化。特別是這幾年,發生了根本的變化,基本上沿著健康的、綠色的、低碳的道路在發展。
針對海豐未來的發展,陳克復院士提出了四點建議。
#
第一
要沿著現在的道路繼續走下去,我們政府要不斷地改造城里有關的建設,提高人的生活水平。
#
第二
把文化氛圍、教育氛圍提高更好一點。教育氛圍就是要讓教師感覺到以教為先,教是光榮的,教師體會到的教育是為家鄉做貢獻的,為政府、為國家做貢獻的根本體現,把教學搞好就是最根本的體現。我們要創造這種氛圍,讓老師專心于教育,把教育作為畢生的職業,一生的職業來對待。作為學生一定要有目標,要奮斗,排除一些破碎的信息,專注地學習。文化氛圍是多方面的,包括我們當地的信息和人的素質。現在我們海豐在外面是很出名的,是人才輩出的地方,因此這個文化氛圍不單單是教和學的問題,文化氛圍就是一個文化傳承。
#
第三
要引進更多的在外面工作的優秀企業家回家鄉看一下,發揮他們的作用,為我們海豐的事業做出貢獻。
#
第四
在管理上要有科學性,發揮人才的作用,發揮他們力量,激勵我們的教育、教學。
Q
我們海豐是一個紅色的歷史文化名城,在我們的文化包裝上面您覺得在哪些方面做更多的工作?
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
第一,我們是一個紅色根據地,彭湃的故鄉,這個大家都知道。因此我們還是要宣傳,對外宣傳。
第二,要走出去。比如說這次我們在深圳召開的招才引智大會,非常好。
第三,要引進來。引進一些有關的人才,特別是對國家有貢獻的名人。我相信,在我們市委市政府、縣委縣政府的領導,堅持不懈地走下去,我們海豐會越來越好。
(來源:海豐廣播電視)